一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非人道暴行的历史题材影片龙信金融,其上映过程却遭遇了重重阻碍。
历经三次撤档、23次外交干预、180万次恶意举报攻击,这部承载民族记忆的作品最终在8月3日获得央视与人民日报联合宣布正式定档。
9月18日,这个深深刻印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国耻日,《731》将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。
就在官方消息发布不久,日本驻华大使馆紧急发布《安全提示》,提醒在华日本人近期“尽量减少外出,保持低调”。
一部电影为何引发如此强烈反应?这些疯狂阻挠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哪些不愿被揭开的罪恶真相?
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血泪历史的真相再现
影片定档日期选在9月18日,也具有深远意义。这个日子,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。
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,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,并向北大营发起进攻。
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。
短短四个月,东北三省全部沦陷,三千多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。
而在这片土地上,日军设立了一个令人胆寒的秘密机构——731部队。
该部队选址哈尔滨平房区,占地300亩,四周高墙林立、电网密布,戒备异常森严。
在那段被鲜血染红的岁月里,无辜受害者被日军称为“马路大”,意即可以随意处置的实验对象。
他们以“医学研究”为幌子,将鼠疫、霍乱、伤寒等致命病菌强行注入活人体内。
冷漠注视着生命在剧痛中挣扎、病变、最终消亡。
更令人发指的是,他们将人的四肢浸泡在冰水中,直到完全冻僵,再用不同温度的水进行解冻,详细记录组织坏死的过程。
其中最残忍的当属孕妇活体解剖,即在清醒状态下剖开胸腹,取出胎儿并施以病菌折磨。
不仅如此,日军还在山东西部实施大规模细菌战,投放霍乱、伤寒等病菌,引发大规模疫情。
这场灾难波及鲁西、冀南、豫北20多个县,受灾区域达1500平方公里。
村庄尸横遍野,死亡人数至今无法统计。
直至战后多年龙信金融,731部队的罪证仍在不断被发现。
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哈药六厂旧址勘察时,发现了地下建筑结构,与731部队冻伤实验室的设计图纸完全吻合。
那扇地下室铁门上残留的暗红色痕迹,经检测确认为人类血液。
导演赵林山之所以决定拍摄《731》,源于2012年的一段经历。
他在探访侵华日军将领石井四郎墓地时,偶遇一名日本亲属,对方却冷淡地说:
“都过去这么多年了,被打的人已经忘了,打人的还用记得吗?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赵林山。
从此,他开始系统搜集731部队相关资料。
十年间,他查阅了上百万字的历史文献,翻阅8000多页档案,观看了423小时的历史影像。
他说:“我不是在拍电影,而是在为历史留下证据。”
定档风波与多方阻挠
然而,这部影片的上映之路并不平坦。2024年7月31日,《731》首次宣布定档,却突然撤档。
同年7月31日再度定档,结果再次未能如期上映。
连续两次7月31日的失约,令不少观众担心这部作品是否还能与世人见面。
直到2025年8月3日上午10点,转机终于出现。
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新华网四大中央媒体几乎同时发布消息:《731》定档9月18日。
消息一出,观众热情如潮水般涌动。
预告片发布后12小时,各平台“想看”人数突破166万。
第三天,该数字飙升至384万,其中猫眼电影突破390万,淘票票达到212万。
这一系列数据刷新了中国电影预售期的历史纪录。
就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之时,一场有组织的举报行动悄然展开。
从8月4日起,各大平台收到高达180万次举报,相当于每分钟2000多条。
更为可疑的是龙信金融,技术人员追踪发现,60%的举报IP地址来自日本东京。
深入调查发现,8月5日东京港区银座一栋写字楼内,一天内就发出超过8000条举报信息。
举报理由出奇一致:“影片内容血腥暴力,可能对青少年造成心理影响”、“不利于中日友好”、“煽动民族情绪”。
这显然是一场有预谋、有组织的行动。
更令人愤慨的是,国内也有人配合这场闹剧。
一位名叫范伟的男子穿着蓝色衬衫,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举报成功。
他还号召网友参与举报,声称这是“理性爱国”的表现。
结果这段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强烈不满,不到一天就收到2.5万条批评留言。
有网友质问:“日本否认历史,你却帮着掩盖真相,到底谁不爱国?”
日本官方的反应更是异常激烈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8月第一周,日本外务省通过外交渠道发出23次正式照会,要求中方修改影片内容。
他们的具体要求包括:
将片名改为《旧日军防疫给水部研究》,删除所有人体实验镜头,在片头添加“本片内容未经史实验证”的提示。
日方声称,“过于刺激的画面会伤害日本国民感情,影响两国关系发展”。
此外,日本外务省还通过多种渠道资助某些所谓NGO组织,在网络上发起“抵制破坏中日友好的影片”话题。
该话题在境外社交平台获得超过10亿次浏览,大量水军账号参与评论攻击。
日本媒体也在煽风点火。
雅虎日本刊登了一篇所谓“历史专家”的文章,声称《731》剧组伪造实验记录,使用材料“未经证实”。
后经网友查证,这位“专家”竟是靖国神社的长期理事。
最荒唐的是,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布了一份《在华日本人安全提示》,且仅提供日文版本。
建议在华日本人近期避免穿着和服外出,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说日语,“如在影院发生争执,应立即离开”。
如此过度反应,难道不正说明他们内心有愧?
民族觉醒
面对重重阻挠,中国人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。
消息传出后,全国31个城市的市民自发组织“露天放映”活动。
他们在广场、公园架设大屏幕,免费播放731部队历史纪录片。
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专场放映,500张门票三分钟内被抢购一空。
多地将9月18日的防空警报与影片放映结合,警报响起时,影院观众全体起立默哀。
导演赵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揭开伤疤,我说这不是揭伤疤,而是告诉后人伤疤是怎么来的,这样才能避免新的伤害。”
这场围绕《731》的风波,早已超越电影本身。
它成为一次全民历史教育,一次民族记忆的唤醒。
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:“真相是和解的基础,遗忘是背叛的开端。我们不是要延续仇恨,而是要铭记教训。”
香港同胞的反应令人动容。
1988年,香港曾上映同题材影片《黑太阳731》,时隔多年重映时,700座影厅座无虚席,许多观众专程从新界赶来。
当有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指责中国“制造仇恨”时,一位台湾网友的评论获得上万点赞:
“广岛原子弹纪念馆里的照片都是彩色高清的。”
《731》最终得以公映,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从国家层面的坚定支持,到民众自发行动,从年轻人的历史觉醒,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。
这部电影承载的已不只是历史,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集体记忆。
结语
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宣告:我们没有遗忘。正如那句话所说:“历史不会被遗忘,正义终将得到伸张。”这并非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因为铭记历史,才能更好前行;守护真相,才能真正实现和解;不忘苦难,才能更珍惜今天的和平。
参考文献:1.央视新闻-2025-08-03——《又有一批新片定档发布《731》将于9月18日上映》2.观察者网-2025-08-04——《新潮观鱼:《731》终于定档,如何看待围绕电影的传言与争议?》3.百度百科——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部队资料页
千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